惠天听书(www.HTTingShu.com) 欢迎您!
十一世纪初,辽国大举入侵,北宋人心惶惶,有些大臣主张迁都逃
跑。这时,一位大臣竭力主张抵抗,并竭力劝说宋真宗御驾亲征。这位
大臣就是宰相寇准。
寇准从小聪明好学。十九岁那年,他考上了进士,先后在地方上和
朝廷里做官。他耿直刚强,办事果断,但也得罪了不少人。
公元1004年8月,宋真宗任命毕士安为副宰相。毕士安向宋真
宗谢恩,宋真宗说:“不用谢恩了,我还要任命你为宰相呢。”宋真宗
又说:“我还要任命一个人跟你一道担任宰相,你看谁最合适?”
毕士安说:“寇准为人忠义,能处理大事,我不及他。”
宋真宗说:“我听说他刚强任性。”
当时,辽国正不断出兵侵扰北方边境。毕士安就说:“寇准忘记自
己,一心为国,坚持正道,反对奸邪,所以不少人讨厌他。如今辽国不
断入侵,百姓不得安宁,正应该重用像寇准这样的人。”
宋真宗认为毕士安讲得很有道理,就同时任命毕士安和寇准两人为宰相。
寇准担任宰相才一个月,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率领二十万大军,入
侵宋朝。这年十一月,辽军很快打到澶(chán)州,威胁宋朝的都城
汴京。
边境的告急文书,一天中向东京发来五次。这些告急文书到了寇准
手中,都被扣了下来。寇准谈笑自如,好像没有这回事。
第二天,人们把这事报告宋真宗。宋真宗又惊又怕,就把寇准召来,
问他处理办法。寇准说:“陛下要辽国退兵,不过花几天时间。”
于是,寇准乘机提出,要宋真宗御驾亲征,前往澶州。宋真宗不敢
前去,立起身来,想退回内宫。寇准说:“陛下一进去,群臣不得见,
大事就完了。陛下不能入内。”
宋真宗只得留下来,陆续召见一些大臣,商议对策。副宰相王钦若
是江南人,主张迁都金陵。另一个大臣陈尧叟是四川人,主张迁都成都。
这两个人都想逃跑,暗地里劝宋真宗迁都,躲避敌人的锋芒。
宋真宗问寇准说:“有人劝我迁都金陵,有人又劝我迁都成都,你
看怎么办?”
寇准知道这是王钦若和陈尧叟出的鬼点子,就假装不知道,大声说:
“谁给陛下提出迁都的主意,罪该杀头!现在上下齐心,要和敌人决一
胜负。陛下御驾亲征,定能打败敌人。要是迁都逃跑,京城一失,人心
崩溃,敌人长驱直入,天下还能保得住吗?”
在寇准的劝说下,宋真宗决定亲征。这年十一月,北宋军队从东京
出发,来到韦城。
守卫澶州的宋军听说皇上亲征,士气高涨,打退了辽军的进攻,还
打死了辽国大将萧达兰。萧达兰一死,辽军的锐气受到了很大的挫折。
不料就在这时候,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主和派又提出迁都金陵。宋
真宗胆小怕事,又想后退了。寇准劝告他说:“陛下只能前进一尺,不
能后退一寸。如果这时候撤军后退,百姓失望,军心涣散,势必瓦解,
敌人乘机杀来,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。”
宋真宗还是拿不定主意。寇准又和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一道去劝说宋
真宗,宋真宗这才勉强同意前进。
宋真宗只得下令进军,渡过黄河,进入澶州城。他在北城门楼上,
召见众将。远近将士望见宋真宗的御盖、龙旗,齐声高呼“万岁”,宋
军的士气高极了。
宋真宗把军事大权交给了寇准。这时候,几千名辽军骑兵前来攻城,
寇准下令开城出击。宋军奋勇冲杀,一下子消灭了一大半敌人。
宋军得胜以后,宋真宗命寇准留在北城,自己回行宫去了。他回到
行宫,还不放心,又派人去看寇准在干什么。只见寇准正跟官员在饮酒,
有说有笑,根本不把辽军当一回事。宋真宗这才放下心来,高兴地说:
“寇准这样从容不迫,我还担心什么呢?”
宋真宗本来就没有决心抗辽,早在出征前,就派一个叫曹利用的官
员,跟辽国谈判。辽军因为不断受到挫折,处境越不利,就同意跟宋朝
议和。
寇准坚决反对议和,主张乘胜收复燕云十六州。一些主和派就放出
谣言,说寇准想利用军队,夺取权势。在这种情况下,寇准没有办法再
坚持自己的意见,只好同意议和。
这时,辽国派使者跟曹利用一道来澶州,请求议和。为了议和,宋
真宗打算每年给辽国一些银绢。他对曹利用说:“如果不得已,即使每
年给一百万,也可以答应下来。”
曹利用动身去辽营订立和约,寇准把他召去,说:“虽然皇上答应
百万银绢,可是,你答应的数目不得超过三十万。如超过这数目,我就
杀你的头!”
曹利用不敢违抗寇准的命令,到了辽营,终于按照三十万这个数字
谈定下来。
曹利用回来后,还没有来得及向宋真宗汇报,宫廷内误传为三百万。
宋真宗大惊,说:“太多了!”过了一会,又说:“姑且了事,这样也
可以。”
没有多久,宋真宗就知道了确切数字,不由得喜出望外,不住口地
称赞曹利用能干。
公元1005年1月,宋辽双方正式达成协议,规定北宋每年给辽
国白银十万两,绢二十万匹。不用说,北宋百姓的负担又加重了。
不过,这还是由于寇准坚持抗辽,北宋才没有遭受更大的失败。因为这
次和约是在澶州订立的,所以历史上称为“澶渊之盟”。
字体大小  T | T
评分?当前  7.7
  • 1
  • 3
  • 5
  • 8
  • 10
打分
历史典故听书网
中国历史好比一条长河,以“盘古开天辟地”的神话传说为源头,静静地流淌着。它流过炎黄二帝农田牧场,流过汉唐盛世的都会驿站,流过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,就这样一路流来,一刻也不曾停歇。最后,它流到我们面前,用瑰奇变幻的目光,打量着这个日渐繁忙的世界。面对这浩瀚的历史,面对博大的中华文化,我们该如何走近它,欣赏它?对于孩子们,艰深的古文毕竟不是他们的语言。孩子们需要用自己的语言,来解读中国历史这本厚厚的大书。等到二十多年前的一天,一本书诞生了,孩子们全都高兴起来,他们捧起了它,进入了五彩缤纷的历史世界。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