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天听书(www.HTTingShu.com) 欢迎您!
王献之很小的时候,就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书法。他非常羡慕父亲写
得那一手挥洒飘逸的好字,下定决心要有朝一日能赶上父亲。开始,他
的热情很高,劲头也很足;可是时间长了,觉得天天与笔墨打交道,有
点乏味,而且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写呀写的,累得腰酸腿疼,也确实很难
受。于是他想,父亲书法那么好,肯定有什么窍门,我何不问一问呢。
有一天他就向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。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,
郑重地对儿子说:“写字的秘诀,就在这些水缸里面,你把这18缸水写
完,就知道了。”
父亲的话让王献之觉得很好奇,他很想看看水缸底下的秘诀究竟是
什么。于是,他又抖擞精神,面对一口大缸,蘸水磨墨,挥笔临帖,开
始了漫长的学习书法的日子。后来他终于写完了一缸水,就感到自己的
字写得已经很不错了,心里也不免有些飘飘然。一天,他很得意地将自
己写好的字拿给母亲看。王夫人端详了好久,指着一个“太”字的下边
说:“只有这一点像你父亲。”王献之听了大吃一惊,因为母亲所指出
的那一点,正是父亲在指教他写字时,加在“大”字下部的那一点。写
了一缸水,连一“点”都还没有写像,王献之不免心里有些泄气。这时
王羲之进一步鼓励儿子说:“学书法没有什么秘诀,而全在‘功夫’二
字。功夫是练出来的,而不是找窍门找出来的。只要功夫真正练到
了家,就一定能成才。”接着,王羲之还给儿子讲了东汉大书法家张芝
“临池学书,池水尽墨”的故事,说明一个书法家要想取得成功,需要
下多少功夫,付出多少代价。另外,他还告诉儿子:功夫不全在字内,
还有些功夫在字外。也就是说,除了练字本身要下苦功以外,还要认真
读书,以加强道德修养,修身养性。这些基本素质,都是成为一个大书
法家所必不可少的。父亲的这些教导,使王献之深受启发。
王献之毫不泄气,继续认真地练下去。一天,王献之正在专心
练字,王羲之想试一下儿子的功夫,也就是看他是不是专心,提笔是不
是有力。于是,他悄悄地走到儿子身后,将献之手里的笔猛地一拔,结
果,献之手中的笔竟然纹丝不动。王羲之非常高兴,自言自语地说:
“这孩子很有希望,将来能有所成就。”
在献之练字的过程中,母亲也起了许多积极的促进作用,她督促献
之执行父亲制定的一套培养计划,进行具体指导。第一步,献之照着父
亲的字,天天练习横、竖、点、撇、捺,足足练了两年,觉得差不
多了,才拿给母亲看,母亲说:“有点像铁划了。”献之开始进入第二
步,他照着父亲的字,天天练写各种各样的钩,两年后,又拿给母
亲看,母亲说:“有点像银钩了。”再进入第三步,献之开始练写完整
的字,又是照着父亲的字天天练,一直练了4年。直到父亲和母亲都比较
满意了,才让献之放手自己去写,任其自由发挥,自由创造。
就这样,王献之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,终于写完了18缸水,他自己
也成为了有名的大书法家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父母要想让孩子能有所出息,就必须锻炼他们
坚韧不拔的意志力。小的时候舍不得孩子受苦,长大后他们必将会受更
大的苦。
字体大小  T | T
评分?当前  7.2
  • 1
  • 3
  • 5
  • 8
  • 10
打分
父母常犯的26个错
人们常常感叹说这孩子聪明,那孩子真笨。长大了,人与人之间确实有了许多不同:有的变得聪明,有的变得愚笨;有人成就卓著,有人碌碌无为。于是有人说,这是因为人的智力天生就不同。事实果真如此吗?

最近更新